泰安行政区划大事记(一)
发布日期:2018-01-26 09:21 浏览次数:

据《宋史·刘豫传》、《大定重修宣圣庙记》:齐阜昌元年(1130年)九月,金策立刘豫为帝,年号阜昌,国号大齐,始建都大名(今属河北省),后迁东平府须城,称“东京”。泰山一带划入齐境。刘豫在奉符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阜昌八年(1137年),刘豫被废,泰安复属于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升泰安直隶州为泰安府,领东平州及泰安、莱芜、新泰、肥城、东阿、平阴6县。设泰安附郭县。泰安县名始此。东平直隶州改为散州。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15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李汝谦被任命为民国首任泰安知府。

1913年1月8日 北京政府废除府、州制,实行省、道、县制。泰安府裁撤,其原辖泰安、莱芜、新泰、肥城、宁阳县隶属岱南道,东平改州为县,隶属济西道。各县撤旧衙署三班、六房等机构。县公署内设总务、民政、财政、司法4科。马步班改为司法巡警;乡改为区,设区长;地方设乡长。泰城时有州前、东偶、南偶、北偶、上西偶、下西偶、一天门、雪花桥、对松山、山顶等10地方,计54条街巷,14个村庄。设立警区暨巡警队,有巡警27人。

1914年6月2日 北京政府内务部再次公布各省道区表:泰安、新泰、肥城3县归济南道;宁阳县归济宁道;东平归东临道。

1925年10月22日 山东军务督办兼省长张宗昌下令将全省4道改为11道。设泰安道尹公署。道尹公署设内务科、财政科、实业科、教育科。领辖泰安等7县。杨风玉任道尹兼警备司令。1926年,许瀛洲任道尹兼警备司令。

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抵鲁,泰安道尹公署溃散。

5月2日 国民革命军北伐战地政务委员会接管北洋政府在泰安的政权,吴子庸在遥参亭成立国民党泰安县党部。4日,成立泰安县政府。泰安进入国民党主政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5月21日 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在泰安组建山东省政府,泰安为山东省临时省会。

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正式成立。省政府主席办公处设在红门关帝庙。时因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在北伐前线,暂由石敬亭代理主席。省政府下设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

6月9日,增设农矿厅。国民党山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同时迁至泰城。泰安县党部改为党务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警备一旅随迁泰安,驻泰城及四郊各村。

6月 据南京国民政府令,境内各县公署先后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29年5月,山东省政府由泰安迁至济南。

1938年5月8日 伪山东省公署将泰安、新泰、莱芜、肥城、宁阳等县划属鲁西道。伪鲁西道尹公署在泰安岱庙成立,道尹朱丰藻,日本顾问兼宪兵队长尾崎雄一。下设秘书室、警务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并设驻省办事处。当年,鲁西道尹公署由泰安迁至济宁。

1938年6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任命于清泉为泰安县县长。县政府驻徂徕留送村。10月,于被渐汶河红枪会刺杀,县政府溃散。

同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任命于会川(中共地下党员)为肥城县县长。

同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了与石友三部争夺地盘,将秦启荣部活动的地区划为山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泰安、新泰等县隶属之。其专员公署初驻泰安陵查(今新泰宫里附近)。后驻地几经迁移。专署设行政(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等。秦启荣、朱永宝、戴蒿东、翟毓蔚、刘茂苹先后任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3月在历城垮散。

同月 伪泰安县公署成立。1943年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垮台。

1938年10月10日 国民党军第一战区程潜部进袭泰安日军,敢死队攻入城内,展开巷战,击毙日军90余人,克复泰安县城。

10月 共产党员周持衡任东平县长后,建立东平县保安大队,周任司令。11月,东平县保安大队一营和七、八、九区区队在岱庙整编,与十支队挺进队合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后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

同月 国民党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特派员郁仁治乘日军扫荡之机,强行撤销东平、平阴、肥城3县共产党员周持衡、邹鲁风、于会川的县长职务,任命国民党员出任3县县长。于会川被“撤销”职务后,带领保安队编入范筑先部第十七支队,任司令。其他人在当地坚持抗日斗争。不久,郁仁治率部进驻长清大峰山区,包围八路军十支队独立营,企图强行缴械。独立营机智反击,歼灭郁部两个连。中共泰西特委为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调集西区抗敌自卫团大部兵力开赴大峰山区,反击郁仁治部的挑衅。11月,当郁仁治在大峰山集结保安团队再次进犯十支队独立营时,自卫团和独立营等部英勇反击,击溃郁部。后郁仁治部在肥城演马庄一带被日军击散,郁仁治身亡。

同月 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四区(今王庄乡)东焦庄建立,于会川被推选为县长。

1939年7月 泰安县(西)各区联合办事处成立,辖津浦铁路以西原泰安县各区乡。武圣域任办事处主任。

8月初 中共泰山特委改为中共泰山区委员会(简称“中共泰山地委”),刘莱夫任地委书记。地委机关增设社会部(1940年4月撤销)、民运部、职工部。10月增设《泰山时报》社(1944年7月撤销),1942年增设敌工部(1945年撤销)。领导泰安、莱芜、新泰、章丘、淄川、博山等县委。1940年,安丘、临朐、益都等县党的组织曾一度归中共泰山地委领导。1941年春,泰安县(津浦铁路以东)分为泰南、泰北(1944年改建为泰历县)两县;莱芜县分为莱芜、莱东(1942年改建为博莱县)、莱南(1941年改为新甫县)3县。同年9月,新泰、新甫、泰南划归泰南地委领导。1945年,淄川、博山从泰山地委划出。继刘莱夫后,汪洋、林乎加先后任地委书记。

同月 泰山专署贸易局成立,刘方、房众夫分别任局长、副局长。各县相继建立贸易局。

9月1日 撤销泰、莱、历、章四县联合办事处,成立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联合办事处,赵笃生任主任。代行专署职权。

9月27日 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尚庄成立,赵瑞甫任县长。

同月 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马继孔被推选为县长。

10月20~26日 中共新泰县委在龙溪庄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共新泰县委,高启云被选为书记。

28—30日,新泰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在龙廷区太公峪召开,选举成立新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张种玉当选为县长。

10月26日 根据鲁西军政委员会的决定,泰西行政委员会成立,段君毅任主任,于会川任副主任。统一领导津浦铁路以西的泰安、肥城、长清、平阴、东平、宁阳、汶上(东)、东阿等县的抗日斗争。

10月 撤销泰安(西)各区联合办事处,建立泰安(西)抗日民主政府。武圣域任县长。

11月 泰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泰西专署”)成立,张耀南任专员。此为鲁西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专署。1940年4月,泰西行政委员会撤销,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泰西专署改称鲁西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文教科、实业科、粮秣科、交通局、贸易局、总务科等。泰西专署辖泰安(西)、肥城、宁阳、东平、平阴、长清、汶(上)东等县。

12月,中共泰西地委成立肥(城)、平(阴)、东(阿)三县办事处,朱萧湘任主任。1940年4月撤销。

1940年2月8日 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泰安县参议会在徂徕山北麓宽店村成立,程鹏任县长。

3月31日 泰山区以七县行政联合办事处为基础,在莱芜常庄西沟崖成立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泰山专署”),赵笃生任专员。泰山区辖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泰宁等县。专署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审计科、粮食科、锄奸科(1940年改为公安局)、视导室、贸易局、税务局支局、战时邮局等。

4月15日 鲁西区各界代表大会在东平县戴庙召开,有52个县国共两党代表400余人到会。会议讨论了代表提出的议案300余件。决定将原鲁西北、泰西两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肖华任主任,段君毅任副主任。大会通过坚持抗战,实行宪政,改善人民生活等8项施政方针。并成立鲁西宪政促进会。

4月 泰西军分区在泰安(西)县董家庄(今属肥城市)成立,又称鲁西军区第一军分区。王叙坤任司令员,李冠元任政委。辖陕北营等部,兵力1000余人。

6月11日 伪山东省公署改山东4道制为10道制。设泰安道,道尹杜中,日本“顾问”田中。下设秘书室、总务科、财政科、建设科,另设督学、视察、技士各1人。道尹公署内设有新民会。伪泰安道辖泰安、东平、肥城、东阿、宁阳、新泰、蒙阴等县。

10月 泰西军政委员会成立,刘贤权任书记。1941年2月改为军政党委员会。后撤销。

同月 日伪泰安道尹公署成立警务科,隶属伪山东省警务厅,“督导”泰安、新泰、莱芜、肥城、东平、平阴、东阿县警察所。1945年9月日本投降时溃散。

同年 伪泰安道尹公署组建泰安道警备队,下设泰安、莱芜、蒙阴、肥城、平阴、东平、东阿县中队,镇压抗日军民。

1941年1月 为便于抗日斗争,在原泰安县(津浦铁路东)的泰(安)新(泰)公路以北地区建立泰北行署(后改为泰北县);以南设为泰(安)南县。两县均隶属泰山专署。

7月1日 中共鲁西区委与冀鲁豫区委合并称冀鲁豫区委。鲁西一地委(泰西地委)遂改称冀鲁豫区一地委,袁振任书记。地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工作委员会。机关驻地由泰肥山区转入长清、河西、齐(河)禹(城)一带,领导泰安(西)、肥城、长清、峰山、平阴、宁阳、东平、汶东等县委。

同日 鲁西第一专署(泰西专署)改称冀鲁豫区第一专署。同年9月1日,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冀鲁豫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张耀南任专员。专署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文教科、建设科、粮秣科、交通局、贸易局、武装科、司法科、公安处、视导室、参议室。

9月,泰安县在徂徕山区石门村召开抗日救亡团体和爱国人士代表大会,选举抗日民主政府,程鹏被推选为县长。

10月,中共泰北县委、泰北行署成立,董林汉任书记,孙刚任行署主任。

1942年5月 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改称鲁中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建设科、教育科、财粮科、武装科、税务支局、贸易局(1943年下半年税务支局与贸易局合并为税务贸易管理局)、公安局、战时邮局。赵笃生任专员。1943年2月,寥容标兼任专员。

8月,中共泰安县委改为徂徕山工委,王伯原任工委书记。

1943年1月 据中共鲁中区委指示,成立中共凤仙山工委,曹宇光任书记,同年8月改为中共泰泗宁县委。

同月 林乎加调任中共泰山地委书记。

2月 泰山区党政军实行一元化领导,赵笃生、刘莱夫调离工作参加整风。廖容标兼任泰山专署专员。继泰山区之后,泰西区、泰南区及其所属各县先后实行“一元化”领导,军分区、县大队政委兼地、县委书记,县大队长与县长也多由一人兼任。

3月 中共泰宁县委成立,张烈任书记。

编辑:(zjk
信息来源:泰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