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碑的产生与流变(四)
发布日期:2020-07-27 14:11 浏览次数:

四、官箴观的蜕变

应当说,颜伯焘入仕后遵从父教、重刻官箴碑于衙署时,确系封建社会难得的“公廉”好官。可惜的是,后来随着地位的不断高升,颜伯焘渐渐地变质了,异化为一个既无德又无能的昏官。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靠廉名而官运亨通的颜伯焘接替被贬禁烟英雄邓廷祯,入主闽浙总督府。他在指挥福建沿海抗英战争中,刚愎自用,任性所为,竟然不顾兵家大忌,强令各城巨炮运抵厦门,排列海口,陈放于护墙之外。有将军提醒说,大炮置于护墙之内,才能保证炮手的安全,实施连续作战。因为那时的大炮是装一弹发一炮的,装填炮弹用时较长,只有把大炮置于护墙之内,才能在保证大炮及其炮手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射击。颜总督既不懂军事,又拒纳将军的善言,哪能不败?结果第一轮炮弹放完,不等将笨重的大炮拖回护墙内装填弹药,英军就已经登陆,展开猛烈进攻。颜总督一看大势不妙,率先放弃抵抗,逃离战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匆匆乎抱头鼠窜。在临阵脱逃的路上,他还荒唐地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坚守炮台浴血奋战的将士继续抵抗,害怕引来英军增援,不保身家性命。颜伯焘的怯阵畏战,导致福建海防全线崩溃,一败涂地,不可收拾。《清史稿·颜伯焘传》载:“诏斥不能豫防,仓猝失事,以厦门收复,免其治罪,议革职,从宽降三品顶带留任。寻命侍郎端华至闽查勘,坐未能尽剿罢职”。虽然朝廷给了他一次收复厦门、戴罪立功的机会,但由于他的瞎指挥和率先而逃,导致将军战死,士卒溃散,根本无力挽回败局,最后被革职回籍。

更为可憎的是,颜伯焘在革职回粤的路上,全然不顾辱没颜氏家族的公廉荣耀,竟厚颜无耻地指派沿途各级官员接待,大肆勒索,挥霍无度。颜伯焘为了摆谱,显示威风,随行人员竟达三千之多,一溜拉开二里有余。仅在祖籍福建漳州一地,当地官员招待颜伯焘一行的酒席就有400余桌,而且一住数日,游山玩水,恣意行乐,全然不顾劳民伤财,骚扰地方,使“县中供应实不能支”(民国《漳州县志》),以致官吏愤恨不平,百姓怨声载道。时任福建汀漳龙道台的张集馨在其《道咸宦海见闻录》一书中也记:为了招待这位前贵,“既备酒席,又送上‘程敬’(以路费名义送出的礼金),共花去公款一万两银。”此时的颜伯焘,早已把祖传的官箴碑言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颜伯焘执政观念的蜕变,使前辈引以为豪的官箴格言蒙羞受辱,也使颜氏门庭的光环黯然失色,但作为公廉文化的宝贵遗产,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永远保存下来。


编辑:(赵学法
信息来源:管理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