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今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自幼随父客居江苏南通,著名表演艺术家。他是在民族危亡时期,心怀报国热忱投身进步演艺界的,在历经磨难的艺术追求中,以其超凡脱俗的表演艺术才情活跃在舞台和银幕,塑造了不同鲜明性格的众多人物形象。抗日战争时期,因“亲共”被军阀盛世才逮捕下狱达4年之久;新中国成立之初,因扮演武训角色蒙受不白之冤;“文革”中受到“四人帮”迫害,横遭5年多的牢狱之灾;在生命的尽头,又因“临终遗言”饱受争议。一代影星,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荆途的艺术道路。好在历史是公正的,事实不容篡改。随着阶级斗争文化环境的渐消渐亡,社会逐步走进理性时代,赵丹终被公众舆论扫去尘埃,恢复了光彩夺目的完整形象。
无可置疑,赵丹的杰出艺术成就,在现当代演艺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最可敬的,是赵丹临终前的一声惊世呐喊,打破了当时文艺界万马齐喑的沉默,开创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文艺春天。
一、志在演艺
赵丹的祖辈世代为农,父亲赵子超少时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16岁媒妁成婚,次年生子赵凤翔,是为赵丹同父异母兄长。是时朝廷腐败,生灵涂炭,乡民号寒啼饥。赵子超为求生路、改换门庭,18岁时毅然走出肥城山村,参军从戎,在直系北洋军阀孙传芳麾下冲锋陷阵。他作战勇敢,“搏击拼杀总是一马当先。一次战斗当中被敌人戳穿了肚子,肚肠都流出来了,他仍然冲杀不止,吓得对方落荒而逃。”,因战功卓著、为人慷慨,被选送“讲武堂”深造,毕业后成为军官,从排长一直做到76混成旅的营长。孙传芳兵败、赵子超退出军界后,曾谋得如皋县税务局长一职,但入不敷出,遂在定居的江苏南通市建起一所著名的“新新大戏院”(今新新戏院),同时开办了一家杂货铺,以此作为谋生手段。闲暇时,赵子超喜好舞毫泼墨、古玩字画、赋诗填词,还练得一身武林功夫,这对幼年赵丹产生了一定影响。
赵丹的母亲黄秀芝系扬州有名的美女。孙部驻防扬州时,嫁给英武神勇的赵子超为妻,于1915年8月7日生子赵凤翱(后更名赵丹)。赵丹6岁那年,赵子超率部移防南通,黄秀芝母子随迁,卜居西南营。在这里,赵丹结识了后来成为影界名流的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人,旨趣相同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终生挚友。赵丹幼时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曾下功夫研习书法绘画,还学会了套路皆备的少林拳。但他更喜欢戏剧表演,7岁时就在家中与表兄马延寿活灵活现地模演了《空城计》,受到母亲在内家人观众的热烈赞颂。赵丹之所以爱上戏剧,与居住南通的清代光绪年间进士、著名实业家张謇开设“更俗剧场”密不可分。张謇曾邀梅兰芳、欧阳予倩两位舞台名伶前来献艺。赵丹和他的伙伴们每场必到,边看边学,回家后就“伊伊呀呀”地学唱模仿。小小赵丹的聪明机灵,使母亲黄秀芝乐不可支,但父亲并不赞同,认为“自古以来,戏子被世人所鄙薄”,并悬腕挥毫,题诗“泼墨生云雨,挥毫跃虎龙”,加以劝诫引导。
赵丹成长在西学东渐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耳濡目染,顺应潮流,思想趋于开放进步,毅然放弃父亲为他设定的人生目标,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演艺道路,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分子,经常活跃在表演行列中,还有幸被睿目老师看中,第一次登台扮演了没有台词的“工人甲”。赵丹在城南小学毕业后,考入顾而已父亲顾敬基任校长的崇敬中学,在校方的支持下,赵丹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人受滑稽歌舞剧《小小画家》的启发,组建了业余“小小剧社”。
赵子超筹建的新新大戏院开业后,与上海的电影公司挂上了钩,源源不断地供映各种有声的、无声的影片;上海的大小剧团,也不断北渡南通租赁新新大戏院,上演各种剧目。这为以赵丹为首的小小剧社戏迷们提供了观影看戏、登台演出的机会。他们在这里尽情地观赏了各种电影、戏剧、歌舞、魔术,出了戏院就照葫芦画瓢地效仿,不须排练就“台上见”。他们看过著名演员汪优游演出的文明戏《艺术家》后,就亦步亦趋地学着上演,竟绘声绘色复制在舞台上,得到了观众席上赵子超和顾敬基的赞赏:“可与汪优游媲美。”至此,赵子超发现了儿子的演艺才能,不再干预赵丹的爱好,任其自由发展。在欢迎北伐革命军的日子里,小小剧社学演了表现革命军人在北伐中英勇奋战事迹的多幕剧《热血忠魂》,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后来,他们还排演了《济公传》《革命血》等剧目,每演一剧,都有明显进步。小小剧社几乎见什么演什么,看了上海魔术团的演出,就学演了二十几个魔术,不仅在新新大戏院一上演就受到好评,而且远离县城的白浦镇闻讯后,也特邀小小剧社前往献艺,并受到镇长的高接远迎。此时的小小剧社,在南通城里名声鹊起,路人皆知,而十三四岁的赵丹,居然在一片喝彩声中成为令人瞩目的小明星。
1930年春,上海左翼剧联所属的上海摩登剧社来到了南通。赵丹有机会接触了进步的现代话剧及其著名演员所进行的“普罗列塔利亚”宣传活动。过去,赵丹他们自发学演的大多是“文明戏”,即中国受日本影响产生的早期话剧。随着欧洲戏剧传入中国,随即兴起了现代话剧。同年3月,鲁迅、夏衍等人筹建了“中国左翼文化工作者总同盟”,下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等文艺团体。上海地下党领导的左翼剧联决意扩大队伍,开拓宣传阵地。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上海艺术剧社派出6人,协助上海摩登剧社同去南通公演,并趁机筹建南通左翼剧联小组。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新大戏院老板赵子超欣然接受了只需食宿、不索报酬的上海摩登剧社。在这里,赵丹结识了左明、保罗、赵铭彝、姜敬舆、郑君里、王莹、吴媚、凌鹤等新派文艺青年,并在父亲的主导下举行了拜师礼。左翼剧联计议建立南通分盟,重点培养小小剧社的几位骨干成员。赵铭彝、郑君里等完成3天公演离开南通时遵守诺言,几乎把全套剧本留给了小小剧社,鼓励小演员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运用新新大戏院这个舞台,陆续演出了《父归》《小偷》《生之意去》《一致》《火的跳舞》《苏州夜话》《南归》等二十多个剧目。通过排演实践,悟性极高的赵丹他们完成了由演“文明戏”向“现代话剧”的转型,走上了左翼文艺的探求道路。赵丹在演戏的同时,还学着编剧、导演。他根据一个亲眼目睹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了独幕剧《除夕》,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为广大穷人呐喊:“等着吧!妈妈,总有一天天会亮的!”初试锋芒,即获成功。
1930年夏秋之交,赵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通崇敬中学,前往上海求学,先考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次年又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专攻山水。在美专读书期间,赵丹依然痴迷演艺业,不仅加入了中国左翼剧联,还成为“美专剧团”的骨干成员。自从赵丹加入了左翼剧联,就不再专心致志地埋头读书、闭门绘画。因为浊世逆流冲击着他,革命风暴激励着他,促使他毅然以戏剧为批判武器,投入风云际会的革命洪流,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而不遗余力,大声疾呼。他与王为一、徐韬等人率领左翼剧联领导下的美专剧团,走上街头、广场,深入工厂、学校,广泛进行宣传演出,以此唤起民众,激发革命热情。这年夏天,赵丹根据左翼剧联的指示返回南通,组织小小剧社及南通城里的一些进步演艺力量,排练了剧作家洪深的著名话剧《五奎桥》。该剧鞭挞了地主恶霸的残酷剥削罪行,讴歌了农民群众的勇敢斗争精神,由赵丹担任导演并饰剧中的地主周乡绅。不料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在新新大戏院上演时,却遭到了反动当局的蛮横封杀,南通公安局还准备抓人问罪。幸亏南通日报社记者、小小剧社成员梁腾提前得知消息,才使赵丹得以脱险,潜回上海。
1932年上海美专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校方请赵丹所在的美专剧团准备节目。赵丹参演了著名剧作家董每戡创作的旨在揭示艺术真谛的话剧《C夫人肖像》,引起巨大轰动效应,同时也令校方极为震怒。由于剧组特邀校长的干女儿陈加禾饰演了该剧的主角C夫人,又因该剧随写随排,没有既定的剧本,也没有预演审看,所以令校方猝不及防,欲止不能。通过此剧的成功上演,赵丹他们学会了与保守势力巧妙周旋的斗争策略,在以后的演艺生涯中受益匪浅。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校长对干女儿陈加禾无可奈何,就拿赵丹他们出气。不久,学校一位负责人说:“美专剧团需要清理,不能再搞演剧活动。”另有人威胁道:“经查实,国画系赵丹,不务学业,东跑西颠蛊惑人心,有赤色嫌疑,若不改邪归正,须从严惩处。”至此,赵丹的美术学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摆在了面前。他自幼在父亲的熏陶和严格要求下,绘画艺术已经初显才华,崭露头角,15岁时的一幅山水画就得到了老师的高评,读上海美专时的《仿黄鹤山樵山水》,曾受到权威画师的推崇。如果按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赵丹成为知名画家应是水到渠成、没有悬念。然而,他宁可选择辍学,也决不向保守派低头,更不会改变演艺志向。
所幸的是,此时的父亲赵子超转为支持儿子,及时伸出了援手,通过上海明星影业公司的老板之一周剑云,积极为赵丹谋求演艺职业。这个期间,左翼剧联党团书记赵铭彝派出剧联骨干成员陈鲤庭,组织赵丹、徐韬、王为一等人成立了“拓声剧社”,继续参加演剧活动。从此,赵丹除了应付美术课程外,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演艺事业上。当他饰演罗伯特的美国话剧《天边外》落幕后,其非凡的表演才能征服了明星影业公司的大老板兼导演张石川,被招进该公司试用。一走进明星影业公司的大门,赵丹就被著名导演李萍倩看中,邀其在无声影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纨绔子弟。自此,赵丹由舞台走向银幕。赵丹的精彩演技,深得张石川、周剑云、李萍倩等人的赞赏,从此成为明星影业公司的基本演员。
赵丹是在明星影业面临危机的情势下走进该公司大门的。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抗战后,激发了人民的强烈抗日义愤,明星影业公司背离时代要求的武侠、言情影片失去市场,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困境中寻求左翼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夏衍等人根据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指示,趁机打进明星影业,担任了编剧顾问,并组成以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郑正秋、洪深等为成员的编剧委员会,负责电影剧本、电影故事的创作及改编、修订工作,使明星影业成为左翼剧联的宣传阵地。赵丹在夏衍等人的领导下,先后参加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的女儿》(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空谷兰》(1934)、《乡愁》(1934)、《落花时节》(1935)、《热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时节》(1936)、《上海屋檐下》(1937)等20多部进步影片。与此同时,他还活跃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剧《娜拉》中饰演海尔茂、《大雷雨》中饰演奇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精神,加之相貌帅、形象好,极富表演天才,在影、剧两个方面均显露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才华,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话剧演员和不孚众望的电影明星。
这个期间,赵丹为了抗拒反动当局对明星影业公司的渗透干涉,成立了“新地剧社”,组织发小密友朱今明、钱千里等人筹拍进步影片,并应地下党员、“中国话剧皇帝”金山的请求,到南洋女子中学指导排戏。在那里,赵丹收获了与广东姑娘叶露茜的爱情。夏衍等人的编剧委员会被迫解散、退出明星影业公司后,赵丹他们又参加了左翼剧联领导下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继续与反动当局分庭抗礼。他与蓝苹(前名李云鹤,后改江青)在戏中扮作夫妻或情人,同台演出了外国话剧《娜拉》和《大雷雨》,虽然二人配合默契,演艺高超,获得巨大成功,但赵丹却因拒接蓝苹抛出的情丝,得罪了这位从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投奔上海艺界的女演员,由此蓝苹衔恨在心,为几十年之后的影星落难埋下了伏笔。
这个时期,赵丹还在艺术理论上开阔了眼界。他通过导演章泯,略知苏联著名演员和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坦尼戏剧理论体系,并牢记着这位世界公认的戏剧艺术科学奠基者和杰出艺术理论家的经典名言:“在舞台上,不可能用一套千篇一律的刻板公式、舞台脸谱和角色类型来表现先进的苏维埃人。”“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象活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赵丹细细回味着斯坦尼的至理名言,联系自己多年舞台表演的体会,终于彻悟:塑造人物,万万不能从概念出发,图解角色,必须从生活出发,相信自己的角色所做的一切是极其合理的;我只能这样,不能那样。按照这一领悟,他重塑了《娜拉》一剧中海尔茂的舞台形象,与栩栩如生饰演娜拉的蓝苹完美地演绎了剧情。该剧于1935年6月27日晚在上海金城大剧院公演后,轰动了整个大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第一次看到如此自然、生动、逼真而又富有激情的外国名剧演出,无不翘指称道,奔走相告。赵丹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因为他受益斯坦尼理论的启发,为表演艺术开拓了新路,很想去苏联深造,全面掌握斯坦尼体系,创立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
接下来的1936年至1937年,赵丹以斯坦尼体系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他扮演失业大学生老赵,不拘一格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马路天使》里,赵丹在表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生活出发,经过概括提炼,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淳厚质朴又爱自作聪明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受到广泛赞许,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1937年2月,赵丹所在的业余剧人协会受邀前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演出了世界名剧《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博得京城市民一致好评。不久,赵丹断然回绝明星影业公司的高薪挽留,加入由业余剧人协会派生的业余实验剧团,专事宣传抗战的演艺事业。1937年“七七” 事变后,赵丹加入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武汉、宜昌各地,先后导演、参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毒药》《八一三》《望东北》等抗日宣传街头剧,一路演到重庆。入川之前,赵丹带领的演剧三队根据地下党的决定,与著名剧人陈鲤庭、宋之的、王苹、赵慧深等人组成“上海旅川业余剧人协会”,以重庆国泰大剧院为阵地,重演了《塞上风云》《夜光杯》等剧目,新排了《民族万岁》《故乡》《全民总动员》等新戏,使山城人耳目一新,亢奋不已。在武汉,赵丹认识了中共高层领导人周恩来,从此结为朋友。1939年初,赵丹参加了抗日题材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自同年5月起,日机开始实施对重庆无差别的野蛮大轰炸。这一天降之灾虽然打断了赵丹他们的演艺生涯,但却没有阻断他的艺术追求。